为了适应乡镇对农村基层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指导型转变的新形势,实实在在地促进农村日常事务规范管理,2008年4月,杨舒乡首次在全县推行了“村支书乡干部代办”制度,经过五年的运行,工作成效突出,颇受群众好评。
一、深入调研破难题,孕育出推行“村支书乡干部代办”制度的新思路
2008年3月,带着“如何转变政府职能,更好地服务农村基层工作”这一课题,该乡镇党委书记、乡长亲自带队,抽调部分领导和业务干部,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。此次调研活动深入全乡27个行政村、接触农村干部群众200余人,先后召开规格不等的座谈会13场次,征集到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4大类14项,经收集归并,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:一是部分村存在土地承包、集体资产处置等重要村务不能完全依照法定程序进行,“五笔会签”制度落实不到位,村级账务管理不规范。二是重大事项决策透明化程度不高、村务公开不及时,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晓度和参与程度不高,成为引发干群矛盾、引发群体上访事件的主要原因。三是多数村组文书受个人文化和能力的制约,经常性的档案资料短缺不全,时有丢失现象,影响了一些工作的正常开展。四是个别村级干部独断专权,不能依法依规履行工作程序,实施监督的有效手段难以显现。五是农村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,部分群众对政策的了解和认识较为模糊,体现在一些重要事项的参与和监督方面还还很不够。剖析以上问题存在的根源,乡党委班子一致认为,只有解决好人的因素,只有从乡镇干部中配备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人,农村基层存在政策宣传不深入、档案管理不规范、监督成效不明显、一些工作难以开展的问题就会得到很好解决。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,“村文书乡干部代办”制度便被正式提上了全乡的重要议事日程,并最终被确定下来。
二、建章立制促规范,落实了制度推行的“新举措”
为了使新建制度顺利推行,该乡先后出台了《村文书乡干部代办工作实施意见》、《代办村文书管理考核办法》及《农村“两委会”印章使用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制度,明确规定了村文书履行政策宣传、征集民意、监督村务、规范档案、统计上报5方面工作职责。明确了村文书搞好沟通协调和严格依法办事两项工作要求,搞好沟通协调,就是要求正确处理村文书与村“两委会”之间的关系,正确处理指导和监督的关系,依法依规开展工作。正确处理代办文书和包村干部之间的关系,增强大局和政治意识,加强团结协作和信息沟通,积极协助村上开展工作。严格依法办事,就是要求代办干部切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村“两委会”的正当权力,保障村民委员会民主自治、民主管理、严格按照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和村级组织设置的有关规定办事,文书只提供服务,履行监督职能,要明确自己该干什么、不该干什么,坚持原则,秉公办事,做到不越数、不错位,坚决杜绝本末倒置现象。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举措,保障了这一制度的扎实推行。
三、强化考核重运用,拓宽了干部使用、提拔的新渠道
针对村文书代办干部身系农村一线,牵扯具体事务多、工作繁杂这一实际,该乡党委决定在使用和提拔干部方面优先考虑优秀的文书代办干部。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德才兼备,能力出众的村上代办干部,严格工作考核便成为综合评定干部工作实效的重要手段和形式。按照乡上《代办文书管理考核办法》,坚持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。平时考核由各片领导负责,村“两委会”与乡农经站具体组织,政府办公室配合,坚持每月5日前通报上月考核结果。年度考核分半年和年终考核。实行村民代表公开打分评议的形式,予以综合评定。这一办法的推行,有效地激发了代办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,乡镇村级工作步入健康、良性、向上的发展态势。
“村文书乡干部代办”这项制度经过五年的扎实运行,不仅规范了村级事务的正常管理,指导监督综合实效得到体现,同时密切了党群、干群关系,增进了干群合众一心、共谋发展的凝聚力,也开创了农村基层工作的新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