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川县政府服务中心于2012年成立,2013年115月正式启动运行,历经3年的发展,由过去租赁的200平米,9个服务窗口扩展至现在的面积1600平米,进驻26个部门单位,41个服务窗口,共承办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40余项,新大厅设有电子显示屏、抽号叫号系统、多功能查询机、后台审批系统、电子监察系统、满意度测评、考勤考核系统,监控全覆盖,实现了办公环境和办事效率的优化升级。
一、集中受理,高效快速,实现办事效率大提升
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的有关要求,及时清理行政审批事项,2014年行政审批事项为419项,而今年行政许可事项仅为238项,(其中县级部门单位行政许可事项202项,乡镇(街道办)行政许可事项36项),公共服务事项252项,(其中县级部门单位108项,乡镇(街道办)144项),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。二是按照“应进必进,充分授权”的原则,对能一次性能在大厅集中办理的服务事项进行认真梳理筛选,基本做到了能在中心办理的绝对不到部门受理。三是按照“集中受理、限时办结、高效快速”的服务原则,不断简化办事流程,缩短办理时限,杜绝了办事拖拉、推诿、人为设卡等问题。基本做到了即办件当场办结,承。截至目前,群众需要办理的工商登记实现了五证合一,医疗报销,婚姻登记、临时身份证办理、印章刻制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、生育登记、不动产登记等即办件实现了当场办结,承诺件做到了按期限时办结。。三年来累计办理事项27114件,提供各类服务咨询19123人次。
二、建章立制,强化管理,打造服务队伍高素质
扎紧织密制度建设的篱笆,在管理上下工夫、求突破、要成效。一是开展“规范化管理活动”。从工作纪律、仪表举止、接待服务、窗口环境卫生四个方面入手,狠抓中心工作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两个关键,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。认真落实中心首问负责制、限时办结制,建立了中心考勤制度,实行指纹打卡,制定了中心工作人员守则、中心工作人员十不准、四严禁,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,完善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办法,实现了按制度管人管事。二是加强监督检查。建立巡查制度,不定期对大厅工作人员工作服务情况、岗位纪律表现情况进行巡查并记录在案,小问题当场纠错,大问题进行约谈和通报。设立了热线服务和投诉举报电话,对网上举报和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形式反映的问题,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处置,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。专门设立矛盾调处约谈室,现场为服务对象释疑解惑,协调有关问题,坚持开展服务对象问卷调查活动,认真及开展满意度回访工作,不断提升服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。。三是深入开展“创优服务”活动。先后在在窗口单位中开展“巾帼示范岗”创评活动,在党员中开展“身份亮出来,形象竖起来”活动,对每月涌现出来的先进工作者、党员示范岗、服务明星上荣誉墙,对随意脱岗、表现较差的予以通报批评,并将每季度对窗口人员的综合考核情况及时通报到窗口单位,助推服务管理上台阶、上水平。该中心运行以来,累计通报单位工作人员12名,其中2名人员因工作失职被所在单位重新调整了工作岗位。违反工作纪律的3名干部由所驻纪工委进行了约谈。
三、大力宣传,优质服务,树立政务平台好形象
为了方便群众办事,避免群众跑冤枉腿,政务中心深入农村基层向群众印发了便民办事指南宣传彩页。及时将单位入驻情况、行政审批事项办理、上下班时间调整等情况通过电视台、政府网站,政务公开栏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告知,接受群众服务咨询。在大厅专设的群众休息等待区设置了便民饮水机、复印机等设施,对特殊困难群体尽量安排上门服务,对道德模范开通直通车服务,在窗口人员中开展“微笑服务”,努力实现便民服务接地气、零距离。三年来,无论严寒酷暑,政务大厅工作人员提前15分钟开门,让厅外等候的群众入厅休息,前来办事的群众纷纷表示:“现在进门就有人问,办事有人协助,办个证照过去需要两三天,跑几趟,现在十分钟就能拿到证照。不仅如此,对于外地前来办事的还提供了延时办结服务,让我们避免多跑一趟。”群众的这些朴实语言,体现了行政体制改革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和方便。过去办事门难进、脸难看,事难办的现象没有了,代替的是舒适的办事环境,热情周到的服务。与此同时,在个别工作领域,积极尝试推行网络预约、办件跟踪、手机终端查询等便捷服务,逐步完善村级便民点,不断健全政务服务体系,着力打造便民、优质、高效的一流政务服务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