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,有一类“清廉诗”,有最孤高的气节,有最芳雅的操守,或表白心迹志向,或警示自身慎独。像檄文、似号角,激浊扬清。其蕴含的廉洁自律、秉公办事、不徇私情、不谋私利、清白做人的精神,穿越历史长河留下了熠熠光辉。让我们共赴一场清廉文化之约。
爱莲说·周敦颐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全文以莲喻人,以莲象征君子形象。莲花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从污浊的淤泥中生长出来却能保持纯净,经过清水洗涤也不显得妖媚。这体现了君子身处污浊的社会环境中,却能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,不被世俗的不良风气所侵蚀。
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”象征着君子内心通达、行为正直,不攀附权贵,不搞歪门邪道。
“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”则表明君子的美好品德能够传播久远,且庄重自持,令人敬重。
作者周敦颐以莲自比,展现出自己作为君子的高尚人格和精神追求。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,歌颂了君子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美德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。启示人们应成为像莲花一样的高洁正直的君子,追求精神文明,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随波逐流,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,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人生。